文/页羽(转)
这几天有个消息牵动了爱游戏入口大量家长的心。根据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的通知,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应在上年常规跨省生源计划和2016年协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
比如,江苏要调出38000个名额给中西部省份的童鞋,湖北要调出40000个名额支援西部。
发达地区的一些家长很不理解,欠发达地区的家长不少很是开心。这事有人谈公平,有人谈利益,总之,各有各说法。
从高考大省江苏省来的我,现在上海读大学,朋友圈这两天被38000这个数字刷了屏,在经过查证后发现大家产生了一些歧义,所以想来说几句。
我的基本观点:
1、支持中西部地区是理解的,毕竟全国一盘棋。中西部发展了中国才能崛起。
2、江苏、湖北等输出地的家长有情绪,可以理解。不能怪家长们不理解。
3、江苏本一录取率其实并不高(数据可以看下面的正文),一下子拿出这么多指标支持中西部。若真要做到输出地的公平,诸如北京是不是也应该拿出同样比例的指标?比如同为人口差不多的直辖市,为何上海支援西部的数量超过北京这么多?
4、输出地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一来是整体上学人员下降,二来是不少人选择了出国读书。在上海、北京、南京一些好的学校,有的班级基本上都是出国的,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
5、教育部直属的高校应该在本省招生和外地招生中取得公平,保障外地生源;但省属高校理应首先照顾本省生源利益。比如教育部部属高校是教育部出一半资金,地方政府出一半资金;而省属高校则完全是地方政府出钱。
6、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利益,需要谨慎再谨慎。
7、国外的大学录取是高校自己审核学生,但国外大学很多是私立,且公平。国内自主招生也进行了尝试,结果各位可以去问问。所以统一高考在国内仍然是最公平的模式。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三、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安排21万人,其中本科14万人,由北京、天津、江苏等14个省(市)的公办普通高校承担,面向河南、广西、贵州、甘肃等10个中西部省(区)招生。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6万人,由中央部门和地方“211工程”学校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高校承担。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由各省(区、市)在本科一批招生的本地省属高校承担,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重点高校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爱游戏官方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不低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组织有关高校足额落实上述招生计划。
四、加大对普通高校生源计划存量安排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的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应在上年常规跨省生源计划和2016年协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
这就是最近引起热议的教育部公告,这样的公告应该是年年都有,为何今年却如此声势浩大?原因在于此前数年的公告名称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系列,而且关于“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各省市具体分配指标也未注明。今年一经公示便让家长们上了火。
焦点在于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见下面图表 )中,湖北省调出4万,江苏省调出3.8万。这两个高考大省,难题怪题专业户却贡献了调出计划的将近一半名额。虽说“男儿志在四方”,但是哪个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在家乡优秀的大学读书呢?所以家长们的着急能够理解,不过还要注意的其实是上海的5000。
为什么“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见下面图表 )上海仅仅是输出本科部分就有11000,而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全额只需要5000?这是因为附件3是与通知中的第四条呼应,40000、38000、5000是作为升学压力较小的省市在计划执行中的弹性指标,并不需要强制执行。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数字才是要落实到底的。两相对比之下,看来在官方看来,上海的升学压力似乎很小,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总数仅68500,就要拿出11000来进行协作计划输出。
不过首先要看的是,“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究竟是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又将影响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招生多久?
国家教育部从2008年起,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由高教资源丰富、办学条件较好的天津、辽宁、上海、山东等11个省份承担,面向预计录取率较低、高教资源缺乏的内蒙古、安徽、河南、贵州、甘肃等5个中西部省份招生,旨在为给中西部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教育机会,着力缩小区域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在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这也就是为什么此次力度如此之大的原因。但是作为高考大省,很多人还是不服气,他爱游戏APP们拿出了新浪高考统计的各省市高考一本录取率统计表。
(此图来源新浪高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湖北、江苏等地升学压力也不小,而且甚至说想上好大学更难。(深深同情下湖北、江苏等高考大省的童鞋)
以江苏为例,江苏的高考一本录取率只有10%左右,远低于北京和上海——北京和上海早已超过20%。由于我国实行分省按计划录取,各地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录取的不公平是很敏感的。江苏的家长肯定会很不理解,我录取率才10%,北京早超过20%了,为何不从北京多拿点指标?
但是教育部如此决策,必然有其自己认为的道理。毕竟逃离基数谈比例是耍流氓,我大致汇总了一下2008-2016年全国各省高考报名人数。
通过统计图表可以看出,不可否认的是上海、江苏、湖北、浙江这几个协作计划输出省这几年高考报名人数的确在不断下降,尤其是北京已经十连降。(然而这里值得提醒天津朋友们的是,天津之前同北京趋势相同,然而在2016年却有一个小的攀升。今年协出计划安排中天津市可达到了14500的本科输出规模。)
高考报名数在不断下降,属地的优秀高校也不会变少,然后升学压力就降低了吗?看起来答案很容易得出。
然而在大家都追求的第一梯队却没那么简单,再加上有些省份高校二本升一本,一本高校大幅度扩招,进入本科的难度并不高。但是进入自己心目中的学校似乎还在变难,那么学生和家长们是怎么做的呢?其实这几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就有所体现了。
(表引自张小萍, 张良. 中国高校“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成效分析——“985工程”高校为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3):48-56.)
除却人口增长年份因素影响,为什么这几年不断下降高考报名人数的大多是协作计划输出省份,输入省份高考报名人数却年年创新高,这和高中生出国留学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输出省份不少优秀毕业生已经不满足在国内上大学,很多都在出国,不参加高考了。
就拿议论最热切的湖北省来说,长江商报今年刚做的一篇报道:《武汉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创11年来最低。》,其中提及:“近年来,武汉市选择放弃高考、出国上大学的考生人数逐年增多,也对参加国内高考人数下降产生一定影响。目前,武汉市开办国际班的公办高中达16所,加上专门的国际学校,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高中出国热,加剧了高考生源的分流。”
更不要提早已开始在示范性中学开办国际班的上海高中,以及现如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各地星级中学的国际班了。然而选择高中出国不仅仅是家长们经济条件过得去就行,还需要孩子们自己利用平时的时间考托考雅,SAT,GMAT,准备起来不比高考轻松多少。高中生出国热,并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们的自主选择,更包括了这不可言说的升学压力。
所以说,发达地区(输出地)的高中生压力或许更大了,一来招生指标下降了,二来,即使有钱,也很优秀,但要出国其实挑战也很大,不输于高考。
显然,压力并没有消失,只是转移到了高考之前以及之外的地方罢了。
本文转载“识局(ID:zhijuzk)”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